讓大數據的“鞋”更合會展的“腳”
時間:2017-06-19 文章來源:中國貿易報在“智慧+”的轉型創新上,中國會展業界仍在積極探索。近日,在由中國經濟網會展中國頻道發起的“大數據時代下的產業+會展”研討會上,業內專家、學者,展會主辦方、大數據服務商等相關方圍繞“大數據在產業會展中的價值”“如何使大數據(互聯網)+會展更有實用性、可操作性”“會展傳播對大數據下的產業意義”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在業界看來,由于“落地”的不順暢,會展大數據仍停留在初級階段。而大數據技術開發與展覽項目組織方的實際需求之間仍然隔著一堵墻。
沖破初級階段
“面對大數據,展會主辦方要考慮如何建立有效的數據庫,以及如何用大數據來指導展覽項目的進一步升級! 中國畜牧業協會副秘書長劉強德如是說。
劉強德表示,一段時間以來,展會主辦方后臺儲備的所謂數據幾乎是處于閑置狀態,每一屆展會都需要更新和篩選。即便是這樣,展會主辦方仍將其看作是數據資源。
但現在的會展大數據有別于過去的數據庫,是由一些和展會相關聯群體的身份信息、行為信息,以及行業相關信息組成的。這些信息應具有及時性,利于主辦方在展會期間以及展前、展后及時使用,而不是只有展會舉辦期間才想起來使用的一個工具。
對此,長城會副總裁周景龍認為,大數據最重要的一點是來自不同維度的信息。流程數據則是未來大數據的核心,如展會組織者關注的是,展會期間的采購商參觀了哪些展位,參加了哪些研討會。也就是說,流程數據在展會的舉辦過程中,要多維發現數據產生的關聯。但遺憾的是,目前,大多數展會組織方只關注結果數據,如這一屆展會共來了多少人。
周景龍表示,由于會展行業以前不太注重技術和數據,空白點較多。目前,做會展信息化的公司有30-40家, 解決的還只是觀眾邀請和注冊問題,但這些只占會展組織的10%。
期待倍加效應
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儲祥銀認為,現階段,中國會展業轉型創新所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將會展平臺和大數據平臺融合發展,由此得到倍加效應。
儲祥銀指出,通過展會有意識的數據效應,也可以為產業搭建更廣闊的平臺,促進產業創新、健康、有序發展。他認為,會展大數據是如何將展會所屬的行業相關資源整合在一起,并得到進一步的釋放。
匯展供應鏈管理(北京)有限公司CEO吳菲認為,作為展覽項目的主辦方或組織方,一定要了解所在專業類展會的痛點在哪兒,要了解采購商到展會來想要的是什么?同時,更要了解參展商的需求是什么?因此,主辦方或組織方要圍繞這些進行數據分析、精準營銷,這是大數據的價值所在。
吳菲表示,其實在零售領域,大數據的收集運用得非常普遍,比如RFID、人臉識別、客流統計等系統十分成熟,而會展業技術層面的開發和應用還遠遠不夠。目前,大多數展會的主辦方、組織方還在用條形碼、二維碼。如何將所收集的數據做到精準, 以滿足參展企業的需求,進而提升展會的附加值,值得所有展會的主辦方、組織方思考。
理清邏輯關系
按會展業內的說法,會展大數據的技術提供方和客戶之間的溝通往往不順暢。
劉強德表示,作為較早使用大數據的展會組織方,在經過一段時間之后,對于會展大數據有如下的幾點思考:第一,如何建立百萬級大數據?第二,如何應用,對主辦方有什么價值?一直以來,困擾主辦方、組織方的是,如何吸引業內的有效觀眾主動地進行展前信息預登記。
“會展大數據需要主辦方、組織方捋出一個清晰的邏輯關系。”北京逸格天驕展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益表示,盡管會展大數據的收集是海量的,但已經達到相對精準。
據李益介紹,會展大數據包括傳統數據和基礎數據兩部分,比如各級城市、各級展館所擁有的數據,屬于基礎性的數據。隨著移動應用的發展,目前,互聯網(包括移動互聯網)數據,成為數據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眾多數據面前,如何建立邏輯關系,如何讓數據為其所用,這是會展大數據公司一直在探尋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服務熱線:(+86)028-60194888 地址:成都市高新區天府二街吉慶路333號蜀都中心二期1號樓四單元505室 版權所有:成都市天一展覽服務有限公司 蜀ICP備09026529號-7